企业自古以来就有品牌和营销的争议,就销售而说可以看到投入后的产出,而媒介却也有被人骂的嗤之以鼻。

这两者本质是互不干涉的领域,但两者肯定不能相提并论。

因为平台传播输出是一种积累,可通过搜索关键词查找,有一定的销售促进作用,且长期传播效果可以长存于互联网。

当下企业对于品牌软文的宣传都有相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流水线做的特别好,对于一键转发、复制粘贴可以说是用的如火纯青,当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流水线的时候,就应当好好审视企业品牌该如何塑造。

本期我们继续邀请到了从事媒体相关领域十余年,并且在企业和品牌方面有诸多思考的OneTalk创始人柳科庆,来为我们深度解读企业到底是需要品牌打造还是短期的营销过程。

1

营销≠品牌打造

很多人觉得营销就是等同于在给企业打造知名度了。

其实不是的。

许多企业都面临投入产出比不均衡的困境,因为他们贪图的只是眼前的短期效果,只是在做营销投入,并没有真正地在为自身的品牌未来而考虑。

而真正的品牌投入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短期的营销靠的是快速售卖出产品,而品牌的打造是基于占领用户的心智。

OneTalk创始人柳科庆说道:品牌的长期投入就意味着一定要做到饱和式投放,家喻户晓的伊利品牌,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从2015年至今,伊利集团耗费巨大财力,赞助冠名了众多老少皆宜的现象级节目,旗下系列的各种产品也目标受众印象深刻。

伊利集团并不只是打价格战,旨在商场里的价格促销获得用户,而是真正做到了饱和式的品牌营销,占领了目标用户的心智,这才是一种稳定需求。

短期营销是企业眼前的苟且(增长和流量),而企业品牌力的塑造和现象级的影响力,才是诗和远方。

2

把赚钱摆到台面上来讲

中国的工商业自古有个习惯:讲究闷声发大财,面上都十分中庸谦逊。

但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模式下,这样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媒体进入大众视野后,在赚钱这张桌子上,营销和品牌无疑是当下的“热菜”。

大多数企业和个人的打造都是后来者居上了。拿大家都熟悉的腾讯和阿里来举例,现在几乎每个人的智能手机里都会有QQ和微信这样的通讯软件,也几乎每个人都会下载淘宝、拼多多这样的线上购物APP,然而这样占据大批用户的产品也并不是开山之作。

在腾讯之前,年轻人用的是MSN和YY;在阿里之前,也有许多的线上购物平台。

他们并不是第一批看到商机的企业,但他们都是真正看到营销和品牌力量的人群,他们花费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去投放广告,去做品牌营销。

踩着巨人的脚后跟往前走一点也不丢人啊。

现在许多的企业最大的困境,就是还未真正意识到品牌打造的重要性,还是只想靠着闷声发大财,只想依靠短期的价格维度就能获取长期的品牌价值思维。

这怎么可能呢。

3

内部驱动力是企业存活的关键

新型冠状病毒这只黑天鹅对中国经济影响之深远,可能是去年12月之前很多人没想到的。再加上之前中美贸易摩擦这只灰犀牛,很多行业领军人物都说:2020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经济市场下的传统行业来说,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最艰难的一年。

但OneTalk创始人柳科庆说道:这次疫情带来的经济打击很可能只是一个遮羞布。

因为许多不知打造品牌价值,只依靠价格维度的企业其实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之前有一篇文章我写到衡量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现金流+核心技术(资源)+社会品牌影响力,但从更深层面来说,这样的核心价值,也是需要内部驱动力来推动的。

企业的资本、垄断资源和企业家管理者自身的认知深浅,才是企业真正的驱动力。

现在依旧有许多的企业,没有自身品牌的价值主张,许多没落的企业不是身处行业的传统,而是因为企业的模式依旧传统。

这些企业只考虑到了广告营销,却并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捧一踩一,取一舍一,但广告终究只是产品的展示,品牌才是一个企业价值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