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绍兴市科技局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按照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加强人才科技统筹谋划,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管”组合拳,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一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做大人才“蓄水池”。企业是人才集聚的主阵地。绍兴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2018年、2019年累计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4 家,两年实现倍增。今年以来,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制定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提升行动计划》,落实稳创新主体稳科创团队的8条政策举措,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研发活动,目前已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团队减免房租1103万元;发放创新券3437万元、使用1420万元,同比增长147%、336%;组织400余家单位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首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716家,实现高位增长。1-5月份,全市企业研发支出逆势增长24.7%,科技创新评价指数居全省第二。

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拓展人才用武之地。加快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推动“1+7”重大平台建设规划落地,抓好十大标志性工程和100个重点项目建设,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水木湾区科技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强化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多主体协同创新,引进共建天津大学、上海大学、武汉理工等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研究院,目前25家研究院已集聚各类科研人员822名。去年新增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个,今年组织诸暨铜材精密制造等6家单位申报省级综合体。

三是实行揭榜挂帅攻关,探索引才用才新路径。科技局会同市委人才办制定《绍兴市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实施方案》,建立“建库、发榜、揭榜、评榜、奖榜”闭环流程,发布首批35项企业“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面向知名高校院所、行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发出“求贤帖”,揭榜金额1.2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10亿元。截至目前,省内外高校院所、人才团队与发榜企业进行线上线下对接120多次,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等研究团队揭榜27个攻关项目,揭榜率77%;完成项目签约并提交项目评审22个,评榜率60%。下一步,科技局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奖榜公布,并抓好政策兑现。

四是推进“科技三服务”,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结合“三驻三服务”活动,选派重点骨干担任政企联络专员,建立产业短缺技术、替代进口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三张清单,今年以来先后组织50多名高校院所专家与200多家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完善外专人才服务机制,对因疫情影响无法来绍开展工作的省级、市级“海外工程师”,经认定可视作在绍工作时间;简化高端外国人才工作许可办理流程,开展“容缺后补”“加急通道”“送证上门”等便利,高端人才确认函办理量位居全省第二。今年上半年组织申报国家高端外专项目、国家领军外专人才项目、省“海外工程师”等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五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推广新昌全面创新改革经验的实施意见》,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和“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已在全省推广。深化科技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科技申报事项网上集成化管理,精简申报材料、减少填报内容、压缩评审时间1/3以上。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制定《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的实施意见》,落实科研人员项目经费使用、技术路线决策、成果转化收益等自主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释放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