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各个产业角色中,医药行业作为治疗方案的提供方,其数字化转型正在从初级阶段 向更加深入的方向行进。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从药企对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出发,主要可以落地到为五大主要场景中。
当数字化技术渗透到医药行业中,可以帮助医药企业实现从研发、生产,到流通销售的全流程敏捷运营。
五大场景分别代表了医药企业在借力数字化手段进行提速增效发展的最核心痛点诉求,但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对疾病机理和临床痛点理解深刻的传统医药企业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而精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的数字化企业,则为这些市场痛点提供了恰当的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扶植产业中的连接者,由微软中国和张江集团主办,阿斯利康、强生、赛诺菲、默克、诺华、罗氏等战略合作,中欧校友医疗健康产业协会、张江科投、微软加速器、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君联资本、探针资本等提供支持,动脉网负责运营的2020-2021年度药企数字化解决方案创新大赛顺利启动,并在大赛的最后从上百家报名的创新型企业中,根据参赛团队的实力、痛点连接度、方案创新度、案例实践、方案技术、市场潜力六个维度,评选出了十家获奖企业。
在这里,为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医疗数字化趋势,动脉网将此次大赛中所有报名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了解医药产业数字化的新势力究竟身居何处。
早期的企业往往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次参与本次IPS创新大赛的企业的融资轮次大多介于种子轮到A轮之间,占据总参赛企业的80%以上,而C轮及之后的企业相对占比较小,20%不到。单看每一轮次的参赛企业,处于种子轮/未融资状态的企业达到36%,占比最多;处于天使轮和处于A轮的企业分别占比26%和20%,相差不大。处于B轮融资的企业明显开始减少,占比12%。处于C轮及以后融资轮次和上市企业参赛数量最少,仅为3%。
众所周知,融资轮次越到后期的企业在资金筹建和人才、技术体系的搭建上会相对成熟,在此阶段所表现出的与大型药企、数字技术公司进行合作的需求会相对降低,而处于融资前期的初创企业因为技术平台搭建的不完善、资金相对短缺的情况更为普遍,因而表现出更强烈借助外部力量进行技术平台搭建和人才引导的需求。
研发端广受关注,信息安全难度高
此次参赛的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团队能力和技术专长,在数字化技术落地于医药产业上的五大落地场景的布局上各有侧重。可以明显看到,近60%的企业都重仓布局了“赋能患者及大众”,追求以患者为核心,更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帮助药企将边界从药品的供应方外延到更大的患者赋能体系中。
其次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加速医学研发创新(43%)和优化从业者体验(41%),一方面从底层数据支持,帮助医药企业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方面在医药行业的管理和组织架构全面拥抱数字化,帮助员工实现提高工作体验和效率的同时,提升公司效益。
建立敏捷运营流程(35%)是企业考虑的下一个战略重点: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医药企业实现从研发、生产,到流通销售的全流程敏捷运营,以最短的路径实现企业运营中的价值最大化。
与其他四大落地场景的布局相比,初创企业在保护医疗信息的安全方面稍显不足,占比仅过总体的四分之一(29%)。但保护医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进程。随着云技术手段的成熟和数据安全级别的持续提升,数据上云已经成为了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聚焦五大细分场景,医药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由于五大场景各场景下还包括了不同的细分场景,为方便读者更为明晰地了解数字化企业在各细分场景下的布局,动脉网进行了五大场景下的十九个细分场景的布局统计,并选取了企业选择布局最多的五个场景进行简单介绍。
如图,在数字化技术落地的十九个细分场景中,企业布局最多的五个具体场景分别是数字化患者服务(35%)、数字化慢病管理(33%)、数字化营销(30%)、患者教育(25%)和真实世界数据的采集和应用(22%)。
1、数字化患者服务
数字化患者服务通常指互联网医院/数字化企业利用在线平台连接医生端、护士端和患者端,通过信息、数据共享,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服务。数字化患者服务包含以AI自助服务、AI+医生服务等多种形式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问题咨询、各类病理报告解读、药品处方、药事服务、就诊路径指引等多方面丰富的数字化服务,具体服务内容的丰富程度与各平台的建设有关。
患者提供的在线病历信息、线下检查结果等,可以帮助医生在与患者的实时交流中更准确地了解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精准画像。不少提供数字化患者服务平台常常与院内系统相辅相成,起到为线下医院导流的作用,加强了患者与线下医院的黏性。
对于药企而言,通过分析整理在线平台上的患者数据反馈,能够深挖患者临床需求,清晰定位患者临床痛点,为药企进一步选择新药研发方向、进行药物剂型的改良设计等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部分药企在互联网平台通过植入流程服务,也加强了与患者之间的接触沟通机会,提高患者对于品牌药品的忠诚度。
2、数字化慢病管理
传统的慢病管理模式以“诊断、治疗、康复、随访”的流程为主,医院和社区的医务人员是慢病管理的主要执行者,承担起慢病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项工作。在传统慢病管理环节中,管理的关键仍然是靠“人”。但是,面对不断增加的慢病患者,“人”显然无法满足巨大的管理需求。
大部分慢病患者在住院后一般能得到较好的治疗,但庞大的患者人群在离开医院后,医院的医护人员患者只能是有心无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有医疗机构的管理效果,也是慢病危害大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已多达3亿,而慢性病每年为国家造成的损失超过5万亿。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60%以上的患者在离院后没有按照医嘱服药,服药依从性差是造成疗效不佳、并发症产生的问题所在,也是造成医疗费用无法管控的重要原因。
而数字化慢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字化技术可介入医院对于患者的前期病情监测、跟踪管理、个性化慢病管理服务等环节,提高了医疗机构参与慢病管理的效率。
数字化管理平台联合企业提供的配套体外智能监测性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患者身体情况并传达给医生,部分数字化管理平台还能够进行AI报告分析,形成图表化趋势管理,不仅能让医生能够实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记录患者病情,还能灵活进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异地远程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疾病管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得到提高,药企作为药品的直接提供方也间接受益。
此外,通过整理分析线上平台上积累的患者医疗数据,还能使药企更加精准地了解患者在实际药品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和结果。
3、数字化营销
医药数字化营销,主要指使用数字化手段,或基于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对药企旗下的处方药产品进行在线营销,是目前药企与互联网平台紧密合作趋势所在。
医药数字化营销帮助药企将在线下发生的医药代表的拜访搬到了线上,不仅降低了企业销售成本,扩大了企业销售渠道,在提高医生闲散时间的利用效率上,也收获了来自医院的欢迎。
此外,与线下推广相比,数字化营销还可以更好地完成医师拜访数据的记录和积累。通过线上营销,平台可以将医药代表和医生的沟通过程全部忠实地记录下来,变成药企自己的数据沉淀。
通过分析医药代表拜访的大数据,药企不仅可以绘制医生画像,提高自己对于客户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掌握医药代表的工作情况,帮助医药代表理解自己工作上的不足,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与员工之间的共同成长。
动脉橙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医药数字化营销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医药数字化营销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15.7亿元。由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物理隔离切断了医药代表与医生之间建立的线下联系,传统营销方式受到很大影响,几乎无法运作,医药数字化营销进一步得到发展。
4、患者教育
从患者层面看,线上平台通过提供专家的讲解视频以及输出患者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能够给到患者丰富而成体系的疾病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个性化、针对性引导与教育患者。
从药企层面看,在患者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疾病管理、学习相关疾病知识的同时,也是其近距离接触患者的机会。
活跃在医药数字平台上的患者,大多是些需要长期进行疾病管理的病人。长期疾病管理,意味着药物的持续、长期需求。药企通过在线上平台聚集医生资源,为患者用户提供相应的疾病管理服务,在帮助患者认识、了解疾病的同时,增强对企业药品的认识和了解,成功地实现了医药推广。
5、真实世界数据的采集和应用
真实世界数据的采集包括患者用药、就诊治疗及不良反应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真实世界研究产生的数据。真实世界研究是指研究数据来自真实的医疗环境,反映实际诊疗过程和真实条件下的患者健康状况的研究。其目的是用来理解某种医疗产品对于研究对象健康的影响,通过现实世界海量的医疗数据,确定及量化各种干预方案的优势、风险和结局,评价医疗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应用可靠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取洞见,支持产品价值定位。
RWS自2010年引入中国后,便广受关注,尤其是在临床医疗和监管领域。2020年1月7日,国家药监局将2020年的1号文发给了真实世界研究。7月1日,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执行,要求药品持有人主动开展新品上市后研究。8月3日,《用于产生真实世界证据的真实世界数据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发布。政策上的重视,已经让国内的真实世界研究走上了“高速公路”。
疫情时期,国家开启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2020年4月初,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的新型生产要素地位明确,医疗大数据进入“下半场”。
价值输出是医疗大数据进入下半场后的重要特征。以往粗糙的数据采集手段和数据质量将被淘汰,换之是数据的高质量整合、分析、挖掘,以及更充分的被利用。数据的价值也正在从医疗行为的总结,逐步升级为医疗决策的支持和全方位医疗辅助决策。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可以从大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生物标注物,帮助药品进一步锁定有效目标人群,从而提高药品治疗的有效率。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字化的开拓者
图表显示,企业使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较为普遍:81%的企业应用了大数据手段,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率则在68%左右。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早已从部分领域的先行尝试变成了宽泛领域的底层应用技术。
在医疗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被广泛地应用在药物研发、临床研究、患者服务、市场营销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
因为人工智能需要从过往数据中进行学习和算法的训练,才能拥有“智能”,并得到升级提高,所以大量高质量的医疗数据是人工智能具有判断力的基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互为表里。缺乏数据的人工智能就是无米之炊,此种现象在医疗行业尤为明显。另一方面,若没有人工智能介入进行大数据的提炼、清洗和分析,仅通过人工的方式很难实现充分挖掘医疗大数据中蕴藏的价值。
其余数字化手段,如区块链、物联网、容器、VR/AR/混合现实的应用则更侧重于企业的具体业务。比如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患者身体数据的传输更倾向于使用物联网;远程教学使用医学仪器或者利用虚拟操作模拟手术流程教学则更偏向于使用VR/AR/混合现实。
仍有少数企业未加入云上大家庭
从各企业选择单向云平台的热度来看,选择阿里云计算平台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70%;其次是AWS,有近22%的企业选择;选择使用腾讯云平台与选择使用Microsoft Azure的企业数量相差不大,分别为14%与13%。此外,少量企业选择使用其他云计算平台,诸如华为云平台、平安云平台、政务云平台等。
从各企业使用云计算平台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同时选择了多种(1-3)云计算平台进行使用。说明目前在实际发展中,使用不同供养商的云平台组成的混合云作为自己解决方案的载体,已经成为了企业提供云上解决方案时的常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参赛企业中,还存在11%的比例未使用云平台的情况。实际上,在对于这部分企业的调研中,只有2家企业表示自己既没有上云,也没有上云的需求。而已经在云平台上部署的企业,也大多表示在自己的当前发展阶段,仍存在额外的上云需求。
这也就表示医药解决方案的上云进程仍在进行中,尽管大多数解决方案已经在云上部署,但仍有大量上云需求待挖掘。
云平台是解决方案的载体,而当云平台上针对医药产业的解决方案逐渐积累,就有能力形成完整的云上解决方案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由云服务商、药企和解决方案提供者三方构成,云服务商提供底层的云平台支持,解决方案提供者利用云上的计算、储存资源为药企提供相应的服务,而药企作为其中的付费方,则接受数字化技术为其带来的工作流程重构。
生态系统的搭建需要三方共同实现,任何一方的单打独斗都将使得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实际上这一点对于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同样。所有参与其中的产业角色都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这场产业转型的潮流。